“师傅从倾听群众诉求、释法说理,到现场控制的每个细节都耐心指导。这种在实战中学习、在学习中实战的模式,让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像师傅那样,沉稳、专业地处理好每一起警情。”近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公安局小涧派出所新警刘康跟随师傅邵阳光处理完一起矛盾纠纷警情后,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亳州市公安机关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成长帮带制,搭建“1+2+N”体系(即1个管理平台、2个管理办法,师徒结对、出师评估等N项活动),通过经验丰富的骨干民警“传帮带”,让新入职民警有目标、有方向、有路径,快速适应岗位、提升履职能力,形成人才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针对新警实践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等问题,亳州市公安局制定出台《警师管理办法》《警徒管理办法》,搭建“青蓝工程”成长帮带警师库,选拔一批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作风纪律优的业务骨干纳入警师库,并结合警师类别和岗位职责建立警师职责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警师队伍素质始终保持高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警师库共有政治警师122名、业务警师109名,已结成师徒对子174对,实现2024年以来新入职民警全覆盖。9月8日,在涡阳县公安局举行的“青蓝赓续,薪火相传”警营师徒“传帮带”结对仪式上,伴随着师徒结对协议书的签订,数十对警营师徒正式结对。选拔的警师来自刑侦、经侦、治安、派出所等不同警种单位的骨干精英,不仅业务能力突出,更具备良好的作风和强烈的“传帮带”责任感。“签订协议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涡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丹青表示,“我将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教业务、教方法,更要带作风、传精神,帮助新同志扣好从警的‘第一粒扣子’。”亳州市公安局制定全市公安机关“青蓝工程”成长帮带制实施方案,围绕“政治忠诚、为民意识、法治素养、综合能力、纪律作风”五个维度明确任务。同时,该局创新推出“双警师制”,为每名新警同时配备业务警师和政治警师,业务警师通过日常跟班、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沉浸式教学,政治警师从思想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帮带培养。在利辛县公安局春店派出所,今年7月新入职的民警于紫旗与业务警师熊凯艳、政治警师任开磊结对后,进步显著。“白天师傅带着我们处置警情,出警前讲解注意事项,处置时由我们先期处理,他们再补充处置;晚上开设小课堂,复盘当日警情,逐页逐项剖析优质卷宗。”于紫旗说,“师傅还会结合我们在执法环节中的表现,敏锐捕捉我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指导点拨,帮助我们铸牢忠诚警魂。”在“双警师制”传帮带模式下,新警不仅快速掌握了专业技能、提升了业务能力,更筑牢了思想防线,在思想政治、岗位业务、纪律作风方面得到同步提升。为确保“青蓝工程”长效运行,亳州市公安局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党委总抓、政工部门主责、各单位落实、导师履职”的责任体系。政工部门通过管理平台,对新警培养成长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实现过程可跟踪、可评估。此外,亳州市公安局按照“半年适应转角色、一年试用初成型、两年磨砺成骨干”的目标,帮助新警规划职业发展,建立新警出师评价标准,迅速提升新警履职能力。同时,他们对师徒进行捆绑考核,定期对帮带成效进行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警师”和“警徒”立功受奖、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的参考,形成正向激励循环。“实施‘青蓝工程’,是我们加强公安队伍梯队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一招。我们旨在通过制度化、长效化的机制,为新警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为骨干民警展示价值提供舞台,最终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目标,全面提升亳州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亳州市公安局政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亳州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青蓝工程”建设,推动新警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为亳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